我記得前些年,有一年的感動中國,是一群到江邊野餐的大學生,因為到江裏救落水的人,淹死了三個,這三個人都給了感動中國稱號。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。
這回要說的,是兩個孩子,一個都是十三歲,一個村子的,正是小學升初中的暑假。這兩個男孩,再過半個多月就要成為初中生了,可惜他們沒等到。
小亮吃完中午飯,家裏人都在睡午覺,他跟家裏說了一聲,就騎着電動車出去了。半下午的時候,小亮的母親醒了,發現天突然陰了,可能要下雨,就出去找孩子,找了一圈,都不知道,家裏人才開始意識到不尋常,全家人都出去找孩子。
雨下了起來,家裏人能找的地方都找了,就是沒有消息,同學也問了,老師也幫忙找,親戚鄰居也都在找,當時大家想的是,孩子可能在某一個地方躲雨,誰也沒敢往別的地方想,但誰都知道很可能是發生了什麽事,不然不知道那麽懂事的孩子下雨了還不回家。
這邊小亮的家人在找,那邊小明的家人也在找。他們雖然是一個村子的,但不是一個組,兩個組裏的還有一段距離,中間隔了一大片玉米地。
小明的母親看到天下雨了,孩子也沒回來,就給小亮家打電話,小亮家不知道小亮走了之後去了哪,但小明的母親知道。因為,吃過中午飯的時候,小亮來過。當時小明正在跟母親看電視。沒說幾句話,兩個人就要出去。小明的母親也沒有多想,囑咐了一句不要到河邊去。兩個人答應的好好的。
兩家人信息共享,一起找孩子,一直到雨停,也沒有消息。越找心越涼,越找越害怕。對于他們來說,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,天都黑了還沒回來,誰都知道肯定是出事了,只是不确定是什麽事,也許是車禍,也許是別的什麽。
晚上九點多的時候,一個幫忙找人的親屬說,孩子不能去洗澡吧,那邊有個東盛村的書記挖的坑。聽說水挺深的。兩邊的家人一起去河邊,騎電動車的,開三輪車的,去了一大群。
河邊有條大路,平時是交通要道,他們村裏的人趕集買菜都要經過這條路到東盛村,東盛村的規模像一個小鎮一樣,靠着國道,兩邊的商鋪樓房很多。
大路上側是樹林,然後是玉米地,下側是玉米地,然後是河道,其實下側的玉米地是種在河床上的,一大片全是,河道的也是玉米,這些都是那個大隊書記種的,那邊是十年九旱,河裏也沒什麽水,這才讓書記有機會河床和河道裏全種上玉米。
之前河道完全幹涸的時候,書記就在河床上打了一眼機井抗旱。河道裏有些水的時候,他就在裏機井的不遠的河道裏,挖了一個大坑,算是一個蓄水池,用起來比機井要方便的多。機井不用的時候,他會蓋起來,河裏的蓄水池他沒想起來立個警示牌之類的。
在大路和機井以及河道裏的蓄水池之間,有一條小路連接,應該是書記自己留出來的小路,也就幾十公分寬,兩邊都是玉米,那時候玉米已經有一人多高了,從大路上什麽都看不到,除非你順着小路下來。
小亮的母親,遠遠地就看到大路旁的停着一輛電動車,到了跟前,就是自己家的電動車,小亮騎着出去的那一輛。小明的母親問是不是你家的電動車,小亮的母親哭着說是。然後就癱倒在了路邊。
小明的母親,第一個順着小路沖了下去,一群人趕緊跟上,在河邊發現看到了孩子的衣服和鞋。這時候,一起來的婦女不用告訴她們要幹什麽,她們都知道。小明這邊的親屬看着小明的母親,小亮那邊的親屬看着小亮的母親,哭可以,但不能想不開。
男人們,自然要想辦法确定最終的結果,人到底死沒死,人是不是還在眼前這個水池裏。小亮的一個堂哥,自告奮勇,下水去撈。他的原話是,“剛開始水邊淺水面寬,我就下河撈,走到一半,冷不丁地出現一個直溜溜的大坑,這個坑老深了,掉進去,我舉着胳膊還往下沉呢,坑相當深”。
因為十年九旱,會游泳很少,除了小亮的堂哥還有一個叔叔輩的。他下去的時候,說是在水下碰到了一個人。但是自己不敢再往下走。一是天黑,二是剛下完雨,水混,三是下水撈人非常消耗體能,坑又深,難保自己的安全。
他出來了,已經歇了一會的堂哥,問清了位置,一個猛子紮下去,摸到了孩子的身子,上來換了一口氣,又鑽下去抓着孩子的短褲,把人拎了上來,上來一看,正是自己的堂弟小亮。
在岸邊也給小亮象征性地控了水。小亮的母親只記得孩子撈上來的時候,嘴唇發紫,然後就沒有了意識。
奇怪的是,兩個孩子并沒有在一起,他們又下水撈了幾次,沒有找到小明,都撈不動了。已經晚上十點多了,被叫來的警察也沒有辦法,他們也不會游泳。但是小明的家人肯定不能讓小明在水裏過夜,于是,消防隊也來了。小明撈上來的時候,已經是淩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