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有一段時間,風聲有點緊,說我們這個民生新聞欄目要改版,就是天天報一些民間達人,奇聞異事,找一些有意思的事兒,不能天天報負面的新聞。
張哥基本上都是報負面新聞的,正面的也有資源,一直沒好意思報,這下正好借着機會下鄉走一圈,幫各級宣傳部的哥們宣傳宣傳。我們去了挺多地方,都是他之前關系不錯的一些地方。
去了朝陽阜新營口葫蘆島,拍了很多片子回來,都是介紹當地的那個特色,有樹化玉、戰國紅、根雕、玉米皮畫、辣椒話。還有一些其它的東西。
這一次下去的時候,張哥、我、南藍,組長,就我們我們四個人,張哥開自己的車。我跟南藍又一次坐在張哥的後座,我倆還是一路上基本上沒說話。
張哥跟下邊各個宣傳部的人都挺熟。那邊都聯系好了,我們就是到那之後,宣傳部的人安排賓館,就住他們那個政府賓館裏,然後吃飯也是他們安排,采訪也是他們派人帶着。需要采什麽人立馬叫過來。有的時候甚至吃早飯,宣傳部的人都在陪着我們吃。
其實也不是說沈陽來的記者,下邊宣傳部的就得上趕着巴結你,其實就是關系好,張哥之前跟這些宣傳部的人認識多久的都有,七八年的,五六年的,都有交情,有的認識的時候,人家還不是部長呢。
那個時候,電視記者的能量還很大,曝光你一個事,你這宣傳部長就得吃不了兜着走。張哥的很多宣傳口的朋友也基本上都是那時候交下的。有一個部長吃飯的時候說之前張哥還幫他平過事,夠意思,值得交。
我記得張哥說過,宣傳部的人不僅要能辦事,還要會平事兒,會平領導着急上火的事,領導才會注意到你,你才能有機會往上爬。
所以當年張哥幫他平事兒,肯定是幫了他一個不小的忙,可能是那時候幫他蓋住了什麽負面新聞吧,具體細節不知道,他們也沒說。其實不僅是部長跟張哥處的熟,他的副手跟張哥也認識,也特別熟悉。到了之後真的就是稱兄道弟,我們實習生跟着也是沾光。組長跟着我們去也特別有面子,畢竟是張哥的組長,人家也是叫一聲老大哥的。都是跟着張哥來沾光的。
政府賓館,主樓旁邊一般都有自己的餐廳,接待什麽的都在那裏邊吃飯。就是各種各樣的包間,還有大廳什麽的。大廳主要是吃早餐地方,中午還可以包給別人辦婚禮什麽的。
晚上的話,包間基本上就都有人訂了,都是挺大的包間,宣傳部定了兩個包間,有人要接待;農業局也有接待也訂了包間,教育局也有領導來,也得訂包間,所以晚上基本上都是被這些部門承包了,一是方便,吃完飯就能直接去房間休息,二是不敢去別的地方,風聲太緊,網絡太發達。
其實各個地方的都差不太多,可能就是菜不太一樣,靠海的,當然就是海鮮為主,靠山,那就是山裏面東西為主。反正不管是進山裏邊,還是去海邊,我跟着就是去吃去了,跟着長見識去了。
我記得有一次晚上一起吃飯,有一道菜是秋葵,我不認識,我問這什麽菜啊,吃着沒什麽特殊的地方啊,張哥說是秋葵,這菜壯陽,你少吃點。讓咱們組長多吃點。
其實跟這些當官的人吃飯,确實能學到一些官場上的規矩吧,也能聽到一些官場上的一些事。跟他們吃飯就是在學習,他們怎麽說話,怎麽喝酒,都值得學。
當然他們吃飯的時候也不說什麽官話套話,因為他們在我們面前不是領導,是稱兄道弟的朋友,有什麽說什麽,說實話,都不容易。
有一次,一個部長,帶了自己的一個副手,跟我們吃飯,還帶了一個自己部門很年輕的小科員,我以為他是要來陪酒的,沒想到,他也不怎麽喝酒。酒過三巡才知道,小科員的父親跟部長是一個級別的,而且關系特別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