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午基本上就是跟着朱哥學大洋了,他教我掐同期,打唱詞。其實嗎,打唱詞就是打字,把你聽到的采訪同期的話一句一句的打出來,要求盡量打原話,但如果有方言,有語氣詞或者一直在重複,就可以不必逐字打出來,可以按普通話來打,有那個意思就行。
比如他說,“他把我的車怼了”,就可以打成“他把我的車撞了”。它是一個大的模板,從上大小打上你聽到的所有的話。但并不是他這一句話說了十五個字或者二十個字,我就全打到一行裏。不是,嚴格以上上來說,這是不符合技術标準的。因為熒屏是有限的尺寸,你的一句話按比例顯示之後,可能會出現電視屏幕裝不下的情況,大家只能看到一半,後邊的一半在電視外邊。這一句話等于觀衆就看到了一般的唱詞,然後就是下一句的唱詞了。
容量雖然是固定的,但字號是可以調整的,字號大字就少,字號小字就多。各個欄目的技術标準并不一樣,字號大的話,就會要求每一行少打幾個字。把少打的字挪到下一行打。比如我們欄目就要求打唱詞的時候,一行字不成超過八個。第九個、第十個會被節目合成時右下角後加的角标給蓋上,觀衆看不見後兩個字,打了也白打。所以有時候,一句話我們可能會打三行唱詞,把這一句分成三句來顯示。所以斷句的時候不僅要看這句話到這的意思,語氣,還要看字數。而且字數起決定作用,不能碰紅線。比如這一句,“我當時看到那輛車開的特別快”,這本來是一句話,但由于字數的限制,你只能打成兩句,“我當時看見這輛車”和“開的特別快”。
這可不僅僅是用ENTER換個行,把一句分成兩句就行了。唱詞分的行越多,雖然總字數不變,但工作量會明顯增加,所以,少打一行就少受一點累。
這還得解釋,總字數固定,分成十行還是八行的區別确實不大,其實打唱詞後邊還有一部,并不是打完唱詞就完事了,唱詞就直接顯示在畫面中了。打完唱詞保存到文件夾,其實就相當于我們刻了一方印章一樣,它得蘸上印泥印到紙上才算數。所以打完唱詞還得拍唱詞。
拍唱詞,首先把之前的那個打完保存的那個唱詞文件拽到故事板上,直接用鼠标拽就行,從文件窗口直接拽到故事板這個窗口。把它放到畫面上邊的某一個軌道,這時候這個文件就會變成一段素材,小長條,字越多長條越長。把這個小長條和說話的那個人的畫面對齊。左對齊。然後點一下故事板上方的音樂符號,就會彈出一個拍唱詞的操作窗口,裏邊是剛才的那一行一行的唱詞,用鼠标點開始、結束。對了,兩段唱詞之間要空一行,方便拍唱詞。空一行的地方,拍到它的時候就什麽都不顯示,畫面上沒有唱詞。
拍唱詞就是把打好的唱詞拍到畫面上。開始拍唱詞之後,戴着耳機,看着顯示器裏的畫面,還得兼顧唱詞框裏的唱詞。聽到采訪對象說每一句話的第一個字就敲一下空格鍵,這一行就拍上了,也是剛才說的,如果這句話被打成了三行唱詞,那他說這一句的時候你就得敲三下空格鍵,就這麽一行一行的往下走。
拍唱詞唱詞最重要的是唱詞和聲音同步,他說這句話,你就得把這句話用空格鍵拍到畫面上,這一個節奏的問題,剛開始肯定手忙腳亂,不是拍早了就是拍晚了,節奏一亂就廢了,就得重頭拍。真的就是一步趕不上步步打急慌,基本上他說第一個字的時候你就可以拍這行了,他說下一行的第一個字的時候,再敲一下空格鍵。如果你拍晚了,有經驗可以馬上調整,他說了三個字你才拍這行唱詞,沒事兒,這幾句就這麽着。下一句正常來。
我剛學的時候,一看,這一句拍晚了,馬上敲鍵盤,一敲就是兩下,等于又拍早了下一句,他還沒說,唱詞在畫面上就出來了,心裏再一急,然後就是各種亂了。他一直在說話,你得全神貫注地一直拍,跟着他說話的節奏。熟能生巧,有經驗之後,及時錯了一小段,也不用所有的都重拍,各種補救措施。你可以調整一下唱詞的播放速度,趕一下節奏。你也可以把這一小段删了,從新打一這一段唱詞,保存,重新拍這一段。
唱詞和畫面都在各自的軌道裏,唱詞顯示在畫面上其實是唱詞軌道在上,它把畫面遮住了一部分,它們是兩個部分,如果把唱詞放到畫面軌的下面,唱詞就無法顯示了,因為畫面太大,把它整個遮蓋了。所以誰小誰在上面。大家都能顯示,大的只犧牲一小部分,就是被唱詞遮蓋的那一部分。
拍完的唱詞會變成一個大長條,跟受訪對象說話的長度大致一樣,它們是按節奏匹配的。如果停的早了就比畫面短一些。也就是說,畫面還在唱詞沒了。如果停的晚了,就是畫面沒了,唱詞還在,整個屏幕上就剩下最後一句唱詞了,時碼線還在往後走。
所以得切,F5,切分素材,就像一把刀。時碼線是一把尺子。比如這段唱詞最後比畫面長,那就直切切,用時碼線找到下刀的位置,用F5切,然後再選中,删除。有點麻煩。
這種情況,這種要切掉不要的情況,一般都是用另一個選項,“切掉時碼線前素材”或者後。注意這是切掉,不是切開。F5是切開,想讓它掉,還得用删除。有切掉就有補齊,之前說過。這回只說F5,切開。
你要切開這一段素材,把它切成幾段,就像切黃瓜一樣,拿手比着,拿刀切,切成一段一段。切素材也是,用時碼線比着,用F5切,按一下F5就等于切一刀,時碼線換個地方,再按一下F5,就又切了一個口子。這兩下F5就把這有一段素材切成了四段。這時候就可删除其中的一段。如果你用剛才切掉的方法,切掉中間這一段,意味着切掉中間和前邊或者中間和後邊,這取決于你往前切還是往後切。最會就剩下前邊一段後者後邊一段。
用的最多的組合鍵就是CTRL+Z了,這是撤銷鍵。撤銷上一步操作或者上上步,上上上步,你一直按着,它就一直撤銷,直到這次你打開這個故事板的最初狀态。它比CTRL+C和CTRL+V用的還要多。編片子的撤銷上一步是再尋常不過的操作了。
特技也可以複制粘貼,包括聲音特技和畫面特技,轉場特技,各種特技。
最後再跟大家說一些常用的快捷組合鍵吧。大洋裏的,可能在其它地方有的組合功能不太一樣,但ctrl+C/V/Z這些肯定是一樣的。
SHIFT+A,增加軌道。SHIFT+C複制特技SHIFT+D,删除特技SHIFT+LEFT,到上一标記點SHIFT+RIGHT,到下一标記點。
CTRL+E,粘貼特技+D剪切特技+M工具欄顯示設置+N顯示新聞內容
ALT+D删除軌內特技+V粘貼軌內特技+X替換圖文+A删除入出點
CTRL+HOME,前和時碼線靠齊CTRL+END,後和時碼線靠齊
SHIFT+CTRL+V,粘貼素材到本軌
SHIFT+ALT+C,複制軌內特技
SHIFT+CTRL+F8,删除所有标記點
SHIFT+CTRL+O,修改素材出點且變速
SHIFT+CTRL+S,故事板起點設置
SHIFT+CTRL+HOME,所有前移
這只是一小小小部分的快捷組合鍵,還有快捷單鍵,還有必須一點一點扣的各種各樣的的特技,大洋,我接觸了半年,皮毛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