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實習生 — 第 56 章 打碼

這個通訊員就是站在遠處拍了幾段視頻,一是不清晰,二是沒采訪。這是要大量用畫外音的原因,這也是只有他媳婦哭的那幾秒做同期聲的原因。雖然清晰度不高,但那人還是能看出…

這個通訊員就是站在遠處拍了幾段視頻,一是不清晰,二是沒采訪。這是要大量用畫外音的原因,這也是只有他媳婦哭的那幾秒做同期聲的原因。雖然清晰度不高,但那人還是能看出個大概的,我指的是那人被撈上來之後。

他去的時候,人已經撈上來了,只不過還沒屍檢,但衣服已經脫光了。可能是因為水泡的時間長了,屍體很白,躺在井口,我還專門打上馬賽克。打的挺厚的,那時候我還不太懂,

對于電視記者說,打馬賽克德爾原則是寧薄不厚,厚了就什麽都看不清了,效果最好的馬賽克,一是面積小,二是薄,就像一層塑料薄膜一樣,還能看清大部分。打得厚了就像塑料布了,觀衆就沒興趣了。

比如是具屍體,你的讓觀衆看出來那是一具屍體,最好還能看出個大致模樣,如果旁邊有一灘血的話,也要讓觀衆能看出來那是血,這是效果最好的馬賽克。不過,如果是從死者家屬的角度考慮,這麽做确實有點缺德。沒辦法,觀衆愛看,馬賽克越薄越來吸引人。誰都有好奇心。

靜态的馬賽克還好說,調好數值,選好範圍,首幀到尾幀,中間就自動生成了,而且馬賽克作為特技的一種還能複制。麻煩的是打那種動态馬賽克,

比如你要給一個接受采訪的人的眼睛打馬賽克,他的眼睛會随着頭動的。一會兒擡頭,一會兒低頭兒,所以馬賽克得跟着眼睛走,這個很麻煩,就得一幀一幀的做這個動态馬賽克,

如果他的動作并不快,還能五幀五幀的來,這樣方便一些,把馬賽克範圍做大一點就行了,他不出圈就行。動作快了你就真的辦法了,一秒的畫面,你就在得做24下,他要說二十秒,那你就慢慢打吧。

有的記者,能不打就不打,一是不打碼效果好,打碼還費事。有的老記者把當事人要求打碼看成是一種不配合。有的則是真懶,特別懶。

今天還在網上看了一視頻,是一個記者采訪一犯罪嫌疑人的畫面,這人在看守所裏接受采訪,他的眼睛打了馬賽克,人說着說着情緒有時候會有變化,我擡一下頭,我低下頭啊,東看看西看看,但是嫌疑人動了,馬賽克沒動,本來是蓋在眼睛上的馬賽克,那人擡頭的時候,變成蓋在鼻子上了,眼睛完全漏出來了。跟沒打碼一樣。

我都不知道這記者是故意的,還是怎麽回事兒,很可能就是故意的要把它露出來一點因為你說的沒打吧,他确實打了。打了吧,他又一會兒露一會蓋的。

記者為了讨好觀衆,故意耍這些小聰明,得虧是在中國,當然也不可能在美國,美國根本就不能這麽幹,還沒宣判呢,就采訪上了。在鏡頭說自己犯了什麽事,什麽原因,過程是怎麽樣,現在多麽多麽後悔,願意接受法律制裁什麽的。

反正如果不打馬賽克,在美國這種事兒,別人肯定要起訴你,你就等着賠錢吧,自己工作的飯碗弄丢了,電視臺也得跟着賠,打碼就不能好好打嗎?

我給那具屍體打馬賽克的時候,還把一個同事惡心了一下。她問我那是啥,打碼幹啥啊,我說是個屍體,淹死的。她是毫無防備的頭皮一麻。當記者的,這種事也都見過,不過,猛地一看沒有心理防備的話,也能心裏麻一下。

片子很短,我把大致的稿子的情況回憶一下。讓大家看看電視新聞的稿子是什麽樣的,反正就是,整個片子就是按那個稿子來的。

播完上一條新聞,切回演播室,主持人開始總結一下上一條片子,然後說,“下面這件事兒挺讓人揪心,3月23日,家住CY市CY縣鐵佛鄉鐵佛村的村民陸某突然失蹤,一天後,他被發現死在一口深井裏”

主持人的串詞也是我寫的,我們記者要負責寫自己的片子的唱詞,也就說說開頭有一段,結尾也要有一段,這兩段在稿子裏,在片子裏沒有,因為這是主持人說的。片子從第一段畫外音開始編,如果一上來是同期聲,那就從同期聲開始編。

主持人說完這段,緊接着技術人員就開始緊接播的片子。畫外音是接着主持人的話往下說,“3月24日中午,CY縣鐵佛鄉鐵佛村村民在地裏的一眼深井中,發現陸某,此時距他離家已經超過24個小時,由于井水太深,消防人員只能先用水泵排水,把井水排到最低點之後,由一名消防隊員下井,用繩子把死者固定,才把人成功打撈上來”。這是第一段畫外音。然後就是同期聲。

用的是他媳婦在井邊哭着喊他“回家”的聲音,喊死人”回家”可能是那邊的風俗吧。但是背景資料并沒有提及。她哭得撕心裂肺,聲嘶力竭。這是最好的同期聲了。最能體現當時的氣氛和人物的的心情。

“哭着喊回家的聲音,來自死者陸某的妻子。數年前經人介紹,她帶着孩子嫁給了同樣離異單身的陸某。陸某平時靠在家種地為生,農閑時經常外出打工補貼家用,據了解,事發當天他的妻子在外打工并不在家,死者平時跟孩子住在村裏,最早發現其徹夜未歸并找人幫忙尋找的正是死者的孩子。

死者在村子裏口碑很好,為人老實本分,性格內向,經過現場屍檢,警方表示已初步排除他殺。目前死者死亡的具體原因還在進一步調查當中”。

片子完了,兩段畫外音夾一段同期聲。然後就是主持人的短評。

我記得這個DV給我的時候,我還不會到到二樓去轉帶子。那好像是我第一回轉。一般都是轉格式。在電腦上的格式工廠,直接轉一下,一般大洋就認,就能導入到大洋裏。視頻統一轉成MPG格式。轉了之後,清晰度就下降了,整個片子的感覺就是不是很清晰,連标清都達不到。如果轉了之後大洋還不認,就得用黃帶子轉錄了!

好在DV的要求不是那麽高。我們自己出去攝像要求高,我們本來就是标清播出,不是高清或者超清。DV一是畫面不夠用,素材少,還有就是DV很可能出現受限于各種條件環境什麽的,又不是專業攝像拍的,所以畫面清晰度要求不太高。嗯,反正就是模模糊糊能看懂基本就能用,只要這個事有意思,典型,畫面是次要的。

還有從平臺上找的別的電視臺播過的視頻,清晰度也跟DV有一拼,但是大多數都比DV還要模糊,就像抹了RB的藝妓一樣。那種畫的白的吓人的臉,就會那種感覺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相關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