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還是繼續說海城,海城垃圾圍村的事兒。這個事也是上次的采訪,之前也說了,一共是兩個事。一個火燒大棚,還有一個,就是垃圾圍村的事。
其實這個垃圾圍城的事是在火燒大棚之前采訪的,我們先去了垃圾圍村,返程的時候,順路去的火燒大棚。火燒大棚是個特別特別小的事兒,之前也說過。一個是基本上沒有什麽意思,每年都有,還不止三五回。就是捎帶着把它做了,算是一個饒頭。
我們是不會專門過去的,從沈陽跑到海城去采一個火燒大棚的事,只能是有別的事兒,然後順便把它采了,做成一個小片子,蒼蠅再小也是肉啊。
這事兒其實特別簡單,但是采的時候很耗費時間,因為牽扯到了政府這方面,很費事,我們在辦公室裏,等了兩個半小時,等的手機都沒電了,
先是張哥讓我下樓去車裏把他的充電器拿上去,然後是我們的攝像富哥,安排我下去拿充電器,又過了一會兒,我的手機沒電了,我又下去拿充電器。
司機孫哥,就在那個車裏坐着,就在辦公樓外邊,我們在辦公室裏等。他是睡了一覺又一覺。有時候我會想,現在他人在車裏等我們的時候,可以玩手機,睡覺。
之前呢,前幾年手機沒什麽可玩兒的時候,出來采訪,等記者的時候,他幹啥呢?在車裏就是純睡覺吧估計。我覺得手機還是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他等人的方式
海城有個北臺鎮,海城是個縣級市,北臺鎮在LN這邊兒特別有名,它是一個箱包集散地,我們基本上去海城都是去北臺去采訪。那邊總有事可采,我倒是問過張哥一次,
我說,這邊你好像很熟悉,經常來嗎?張哥說基本上哪個地方有事,都是很固定的。每年這個地方,都要去十來趟一二十趟。大家都知道有的地方容易出事兒,新聞多。有的地方是一年不去一趟。
我先說稿子,特別短,但還是比較完整的,就是為了最後的收尾,讓政府的人出來說話,多等了兩個半小時,很費勁,當時在村裏采的時候非常順利
明天晚上要去看《我不是潘金蓮》,今天先簡單寫點吧。明天、後天,再寫采訪的過程。明天也有可能會寫,《我不是潘金蓮》的一個觀影感受,就像之前的《一句頂一萬句》一樣,大家準備好啊,說不定又是兩萬字啊!哈哈!
大家都知道老規矩,稿子上來先是主持人說的一句話,把之前的片子銜接一下,節目是三大段,中間進兩段廣告,有時每一段中間有三四個片子。長短不一,如果片子長了,十分鐘八分鐘的,可能一大段就一個片子。反正就是分三大段。
主持人說,廣告回來,說說跟環境有關的事,給我們打電話反映問題的是海城市北臺鎮張家二臺子村的村民,他們說,整個村子現在已經被垃圾給團團圍住了,
希望大家理解,我前面也說過,我們寫稿是有一定的誇張的成分在裏邊兒,電視就是要那種刺激的誇張的,直接的沖擊,要吸引住觀衆的注意力,大家才能往下看。沒辦法,收視率收視率,大家理解
主持人說完了,緊接着就是切到我的片子裏來了,播放我的片子,我和張哥的片子,。第一段是畫外音,海城市北臺鎮張家二臺子村,曾經是一個寧靜的小村莊,可自從三年前開始,村子周圍開始莫名其妙的被人堆上垃圾。
然後就是采訪。村民采訪的鏡頭,當時是一個群采,一群人在路邊站着,我們還沒下車,就聽見一個老太太說,中央來人了,哈哈。群采的時候,男的一般不說話,老太太小媳婦愛往鏡頭前面湊,可算逮着個說話機會了,一點兒都不怯場。
所以說東北人,現在各種直播的女主播男主播,喊麥的人,好多東北人。人家不怯場,話筒遞過去就開說。一老太太說,哎呀,現在污染受不了啊,風一刮到處都是啊,全是垃圾。
緊接着就是一個畫外音。畫外音跟采訪之間就是互為補充的,互相有一個鋪墊的作用,互相也有個解釋的作用。
經過三年的時間,村子周圍遍布了大大小小的垃圾堆,甚至一些地處偏僻的養魚池附近,也沒能躲避垃圾的侵擾
我們确實去拍了養魚池,沒有多大,就剩一點兒水了,養不了魚了。裏邊倒了一些垃圾,應該有幾車的樣子,事實上我們拍畫面拍了三個地方,采訪只采了兩個地方。養魚池采了一段兒,就在村外邊兒,我們還沒到村子裏呢,然後我們到村子裏之後又從采了一段。
這人是一個男的,就是他把我們帶過去的,我們下高速出他接的我們,因為村子不太好找,我們也怕導航儀往村子裏去,出什麽問題耽誤時間,他們也積極呀,要接我們給我們帶路,我們是采訪的第一批就是帶路的人,大家下車,拍畫面,采訪。
、鏡頭畫面是這樣的,村民指着背後的魚塘說,你看,現在不能養魚了,水全污染了,倒的全是垃圾。緊接着又是一個畫外音,據了解,張家二臺子村有自己專門的小型垃圾點,也有專門人員負責集中處理,這些垃圾都是來自于其他地方,導致二臺子村的環境徹底發生了變化。
下面是切了兩個兩個采訪,就是兩個人的采訪拼接到一起了。是對那個現狀的一種描述是,為了加深觀衆的印象其實,這兩個人其實在說的是一件事。
老太太說,原來可好了,現在都變垃圾坑。然後是一個小媳婦,現在沒什麽水,這還行,夏天一下雨,垃圾一泡,地下水污染就污染了。我們這一村人老少吃水咋辦呢!
又是一段話外音,據了解,離村子不遠的地方,就有專門的大型垃圾堆放場,垃圾被集中運到那裏後,由專門人員進行處理,可為什麽村子裏還會出現大量的垃圾呢?帶着疑問,記者找到了村委會的工作人員。
這個村委會的工作人員可不是我們找到的,這個是我們等到的。我們在那個從村裏采訪完之後,就直接去到鎮裏,問問鎮上什麽情況,有人反映是鎮上同意,讓倒的。然後在鎮上就直接對接上宣傳部。鎮上好像叫宣傳科吧,記不清了。
張哥,年年來,一年來這麽多趟。宣傳部的人都是稱兄道弟的,大家都認識,去了就接待,茶水,沙發,煙灰缸。張哥就說說是怎麽回事,有什麽要求,要采訪誰,跟他們說讓他們聯系鎮長啊書記啊什麽的,看找誰出來。
大家就是溝通,不是大家想象的,那種記者跟政府之間劍拔弩張的,對峙什麽的,不是、不是,真的就是談笑風生,一團和氣。
這麽說吧,沈陽來了一個電視臺記者,那肯定啊,比鞍山、海城來的來的,級別上肯定比他們高,他們肯定是要接待的,然後還有就是,出的這個事兒,不是什麽好事,好事我們一般不會主動來采訪。
他們肯定也要,跟記者商量下,怎麽報道這個事兒?能不能,把那個負面事物,不那麽誇張地播出去,盡量不疼不癢,不要追究到鎮上的責任。
張哥來,肯定是帶任務來的,其實就是小兵跟小兵之間,大家稱兄道弟,我覺得宣傳部很難。一是得穩住記者,還不敢有怠慢,沈陽來的電視記者,多吓人啊,沈陽他們一年也不去幾趟,同時,那邊還得往上報,他們不能直接跟記者說什麽話,得向上級請示,
然後就,來了一個市委宣傳部的人。海城市委宣傳部,就是一個縣級的宣傳部,這人跟張哥更熟了。特別特別熟的一個哥們兒,每回張哥來都是他接待。張哥沒少曝光海城的事,就是這麽交下的朋友。
他到這也是,樂呵呵,大家把這個事兒說了說,然後就是找人,找人出來說句話,結束采訪,這片子不然不完整。把那個尾給收了。這個過程,明天或者後天吧,有機會再說
然後,是采訪村委會的人的采訪,他說,垃圾是別人偷偷倒在這裏的,都是半夜倒的,我們很難發現,也很難去管理。他這是把垃圾為什麽會有的原因說了,事實上他是否定了傳言說,是鎮上讓倒的。或者說是村裏村主任把那些養魚池,河道,賣給了別的地方,讓他們來把垃圾倒在這。
然後,又是一段畫外音,據村委會的工作人員介紹,正是因為這裏是通往垃圾堆放場的必經之路,所以經常有人因為垃圾場路遠就把垃圾直接倒在了張家二臺子村,久而久之造成了如今垃圾圍村的現象,經過記者的溝通,村委會的工作人員表示,近期将對垃圾圍村的現象進行清理。
然後就是村委這人表态,他說了一個方法,說我們首先要用土方把這垃圾蓋上,然後放石灰消毒。他并沒有許諾說要把垃圾運走什麽的。他還說,還有一個就是要找人看着,立一個标志牌,不讓別人再往這倒了。這些話,沒有什麽誠意,審片的時候,我們領導還說,這說話太官方了也。
他說的是別人半夜偷偷倒的,根本就不可能,一是村民曾經抓到過白天倒垃圾的人。還有就是鎮裏的垃圾處理廠,離他們村子大概開車也就五分鐘。可以這麽說吧,別人一車一車的垃圾,拉到那集中處理。他們那邊好像有一個什麽工程,就是每個村子都有幾個,大一點的垃圾箱。每個村的垃圾放在那,然後有人來收,一車一車的收,再送到一個集中處理的地方。他們好像是要打造一個美麗鄉村什麽的。
那是鎮上的一個垃圾處理廠。其實是個垃圾堆放場,就有一個好像粉碎機,什麽玩意兒,我們在牆外邊兒,瞅了一眼,挺大的。用圍牆圍了起來。風刮的垃圾到處都是,春天風大,塑料袋刮的到處都是,周邊地裏溝裏全是。
你說我拉一車垃圾,還有五分鐘,我就到那個垃圾處理廠了,我為什麽要把那個,垃圾倒在這兒呢,我就差那五分鐘,我半半個小時二十分鐘都開過來了,我還差這五分鐘,而且我把垃圾倒到別人村子的村頭,別人不得出來****啊。我不找揍嘛。沒人給他們授權,他們敢倒嗎?
大頭以後再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