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開始說海城火燒大棚的事兒。
當時采訪回來寫這篇稿子的時候,第一段主持人的話,我是這麽寫,“這天也是越來越暖和了,往年這個時候,都是海城市驗軍管理區大王村的李成傑最忙的時候。
他家有一個一畝多地的蔬菜秧苗大棚,周邊十裏八村的村民都上他家來買蔬菜秧苗.。李成傑也能掙點兒辛苦錢,可是今年,李成傑一提起自家的大棚就不停的唉聲嘆氣呀!”
然後就緊接着來了第一段畫外音,前面這段是主持人說的,在合成片子的時候,主持人加上去的。畫外音才是片子的真正的開頭,是我們的配音員配的。
“家住海城市驗軍管理區大王村的李成傑是專搞暖棚育苗的農戶,今年3月29號早上,天剛蒙蒙亮,李成傑的蔬菜秧苗大棚,突然着起了大火,裏面6萬多棵秧苗全部化為了灰燼.”電視是為了追求這種誇張的效果,
其實,并沒有全部化為灰燼,還搶救出了一部分,不太多,只搶救了極小一部分,說全部化為灰燼,可能是效果那個好一點吧,但事實上如果準确說。并沒有全部化為灰燼、
然後緊接着就是這段采訪,他是這麽說的,他說,“半夜找的活找了得有三個點左右”,這才放松門,這一句是從一段裏掐出來的。其中一段話裏面掐一句很費勁兒,
采訪的時候可能說了五六遍,就是不理想,停頓不太好,掐的時候就容易夾音,所以是很費勁。從一段話尤其說話快的人的話,掐一句很費勁,前後都要留出那個空隙,留出呼吸的那種感覺給人,感覺沒有剪輯過的那種感覺。話趕話跟得太緊,掐的時候最費勁。一句話恨不得得來來回回地掐半個小時。
陳傑是五十多歲,跟他老伴倆人在家。就是整天伺候秧苗。尤其這些天天幹活的人農村了,說是五十多歲,但是在農村真的非常非常老,看起來非常糙,就是整天就一副風塵仆仆的樣子。看着有七十多了,再加上整天休息不好啊!恨不得一整天都呆在棚裏。幹的活兒全是細活,這麽多秧苗,一顆一顆,你看一遍你也得大半天呢!
他這個腿是瘸了,十來年前上下地幹活的時候,秋收的時候,讓人開車撞了一下,群內人脈,天黑,人跑了,沒找到。右小腿粉碎性骨折,到醫院,花不起那麽多錢,然後就留下後遺症了,,走路能明顯的看出來。特別厲害,整個人的高低就是來回的在變,那腿一着地,馬上點起來,一着地就馬上點起來。
他跟他老伴兒個頭都不高,估計都是1米51、1米45。我估計就這麽個身高,我1米8,站在他們身邊覺得特別高,他們倆就是典型的農村的老頭老太太,不過兩個人還是挺挺上進的,雖然說他老伴兒,身體也不好,讓自己對我那樣,但還自力更生嘛,很勤勞,就天天守着一大棚。
他兒子在大連的一個高中教書,他兒子上大學了,家裏出了一個大學生,就這一個兒子。
這大棚了,辦年前就開始弄了,準備育苗啊!這些東西,那些東西的,辛辛苦苦半年就一把火全沒了。>老頭說話聲音特別大,有點像喊的那種感覺,然後老太太說話聲音也大,生命力特別強的那種,特別頑強,不知道是憋的,還是激動,脖子上青筋暴起,臉通紅,吐沫星子亂飛。你肯定會詫異,一個小老頭說話聲怎麽這麽大,這麽有勁兒呢!
這個是張哥讓我采的,他說之前帶的一個實習生,就是從一個蔬菜大棚着火開始獨立采訪的,所以就讓我采訪,臨時跟我說了一聲,你來吧,我就在車上,趕緊把問題把記在筆記本上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,全部列下了這些問題,問時間啊地點啊,什麽時候發現的,什麽原因,多少損失啊?等等,人抓着沒有?報警沒有,好多問題我全列出來。
到他家之後,就開始聊,然後這大致了解差不多了,就沒有在他家裏采訪,我們去大棚采訪。他們家離那個村頭的大棚并不遠,我們就走着去了,那是第一現場,在那采訪是最有說服力的,最直觀的。
去的時候雖然腿腳不利索,但老頭還是走在最前面。我跟老太太在後面跟着,邊走邊聊,張哥也是,他也得跟着。然後那個富哥,就扛攝像機趕緊拍他,跟拍他走路的那個樣子,就是那個老頭走路的時候,一瘸一拐的樣子,這個畫面最後也用了。
這樣能夠引起部分觀衆的同情,或者吸引一下大家的注意力。大家一看,這不是普通的大棚着火,這是一個瘸子家的大棚着火了,然後就可能耐心的看下去,都是為了收視率,都是為了收視率。